一名幼儿在乘坐电梯时,手指被电梯夹断并丢失,家长发现后情绪崩溃,指责电梯无人值守。
幼儿缺乏危险判断能力,家长需在乘坐电梯时全程贴身看护,避免孩子触碰缝隙或攀爬扶手带。
目前网友对此事件存在比较大的争议,家长是不是真的存在疏忽?公共场所是否需对监护责任提出更高要求?
根据《特定种类设备安全法》,电梯使用单位需确保设施安全运行,定期维护并设置警示标志。
商场要不要担责,这个要看商场扶梯是否及时检修并对隐患作出排查和提醒,以及事后是否积极救援。
监控视频显示,母亲将孩子独自留在公共区域,转身离开后,孩子独自跑向扶梯并摔倒,导致手指被夹断。
法院认为,孩子的监护人在意识到有几率存在风险的情况下,仍脱离对孩子的监护,是事故发生的最终的原因。家长未尽到充分的监护责任。
商场方面表示,电梯经定期检验合格,安全标识清楚健全,并在事故发生后积极努力配合救治。
2021年上海某商场儿童夹手案,法院判决商场承担60%责任(未及时检修),家长承担40%(未尽监护义务)。
2019年杭州电梯断指事件,电梯维保公司因未检测到隐患赔偿70%,家长未拉住孩子被判30%责任。
家长需注意避开让儿童单独乘梯,乘坐时紧牵孩子手腕(非手掌),远离电梯边缘、缝隙,勿将身体探出扶手外。
鼓励较大的孩子将学到的电梯安全知识分享给同伴或家人,并互相提醒和监督,共同维护电梯安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