柳州10月21日讯(记者 陶洁 通讯员 周琳梅)村庄复兴,要害在人、要害在干。近年来广西农机部门将发掘和培育农机运用一线“土专家”作为加强农机化人才队伍建造的重要抓手并取得了很明显的成效,涌现出一批具有丰厚实践经验的农机运用一线“土专家”人才,融安县凡超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曾繁超就是其间一员。今年初,他成功当选2024年全国第二批农机运用一线“土专家”名录。
仲秋时节,秋染郊野,稻谷飘香。在广西柳州融安县长安镇新安村,曾繁超走入田埂里检查水稻老练状况。
2001年,年仅9岁的曾繁超站在田埂旁,目不斜视地盯着父亲用耕田机犁地,这样的场景烙在了他脑海里。
2009年,曾繁超应征入伍。2014年,他退役返乡,发现此刻家里的耕田机已变得破旧不堪,为进步犁地功率,他着手购买一台履带式拖拉机,东西晋级带来的大幅功率提高,让他意识到农机作业将会带来农业展开的新出路。同年,他建立融安县凡超农机专业合作社,方针是成为家喻户晓、大众信赖的农机能手,在农机作业里闯出自己的一片六合。
为了战胜对农业常识把握和了解缺乏的短板,他一边向书本学,一边向身边的“老把式(老农业)”学习,农闲时运用互联网,在手机里上“农机讲堂”,赶快把握农业机械的运用和保养。一起,他积极参与各大农机博览会等专业性展会,不断开阔眼界、添加才智。
在通过不断地学习、练习和实践之后,曾繁超取得了线年,他参与广西农业职业职业技能比赛,荣获“广西技能能手”“八桂农匠”称谓,在农机修理工比赛项目中获第一名佳绩;同年,他又参与第五届全国农业职业职业技能大赛,取得第13名的好成绩,荣获“全国农业技能才能”称谓;2023年,他取得自治区总工会颁发的广西五一劳动奖章。
为让更多的农机手把握农机修理常识和技能,曾繁超(左四)为当地农机手作练习教导。通讯员 周琳梅 摄
“在栽培金桔时,需求开好排水沟;在栽培百香果时,需求开垄;在栽培水稻时,要保证机具不犁透保水层……”关于不一样的农机作业技能,曾繁超都能娓娓道来。每干一次活,他都仔细总结经验,仔细听取乡民提出的定见和主张,并依照他们的要求展开农机作业。
功夫不负有心人,曾繁超的农机作业技能赢得了乡民的信赖和好评。“这个年轻人,活干得不错,今后我家的田,你来种我定心。”乡民曾兆勇关于曾繁超的作业表明充分肯定。
此外,为添加合作社收入,他依据不一样的区域农忙时节,带领社员到海南、浙江等省,及区内玉林、贵港等地展开水稻机收、植保及林木飞防跨区作业。在6年时间里,合作社继续不断的展开壮大,农机作业服务年收入达230万元,成为当地农机实验、新机具演示、技能推广、技能宣扬、技能培育和练习“五位一体”的演示基地。
现在,合作社正在扩展出产规划,添加机库棚面积,方案添加粮食烘干机2台,建筑粮食制品仓1个,出资建造大米智能加工出产线等,逐渐向水稻育秧中心、烘干中心、仓储中心、大米加工等功能于一体的区域性水稻工业中心展开。
现在,曾繁超的方针是把合作社越办越好,协助更多乡民增收致富,为村庄复兴助力。
“水稻出产机械化栽培方面现已走上正轨,下一步咱们要逐渐扩展承揽栽培水稻面积,继续扩展展开规划,一起把作业重心转移到农机社会化服务上,服务好种田的乡民,让乡亲们有钱赚。”曾繁超表明。